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 > 第七十二章 到别人的后花园里,挖啊挖啊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七十二章 到别人的后花园里,挖啊挖啊挖

第72章 到别人的后花园里,挖啊挖啊挖

一周之后,王守武带领一个调研小组就到了特区,在英豪公司调研了十天,期间还到香江研发中心参访了一番。

这次调研,明显就专业了许多,王守武带领的都是技术人员,是真正懂行的,与英豪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了非常深入的交流。

为了这次调研,赵平特意押后了去霓虹和灯塔的行程,这次技术引进的谈判,都是赵平主持的,很多技术引进的细节,也只有他最清楚。

对于这次技术调研,英豪公司非常的配合。对于这次引进多项技术的前因后果,都作出了很详尽的说明,包括与迈拓的硬盘合作项目,虽然不会放在内地,依然作了详细的介绍。

英豪公司的出现,让王守武意外的同时,也颇感欣慰。--我道不孤。

他大半辈子一直致力于推动国内半导体业务的发展,但受限于各种原因,结果始终不尽如人意。

这个英豪公司就好像凭空冒出来的一样,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不仅积累了雄厚的资本,聚集了不少人才,而且雄心勃勃,开始向半导体产业进军。

英豪公司在研发上敢于投入,凭借香江的自由港地位,也更容易获得先进的研发设备,各项研发的基本物质条件比内地要好不少。

虽然,英豪公司当前收罗的人才,还算不得内地真正的顶尖人才,但英豪公司的研发团队,却处处透着一种勃勃的生机。

最让王守武意外的是,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推动英豪公司不断在技术领域前进的,居然是英豪公司那个年轻的不像话的新任总经理陈兵。

很多内地的技术人才在谈话时,都会有意无意的提到陈兵。王守武能够明显感觉到,这些技术人员对这位年轻总经理的技术前瞻性,已经非常的信服了。

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对技术的前瞻性判断,有一定的技术逻辑可循,但一定没有什么标准答案。这种信服,只能来自日积月累形成的一种信任。

王守武专门腾出了一晚时间,与陈兵又单独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这次交流的核心内容,再不是几个项目的技术细节,而是比较务虚的,对电子和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

这次交流,陈兵没有象之前与特区交流时一样,有所保留。而是,将未来两三年内,英豪公司在半导体和显像管领域的规划,和盘托出。

包括英豪公司将要在引进半导体产线的基础上,转产存储芯片,也包括在cRA电视技术基础上,研发专用的计算机显示器。

陈兵未来的布局,需要借助内地的工业基础和大量人才,与内地的合作需要不断的加深。

王守武是内地难得的对电子产业布局有清醒认识的行业专家,又能直接上达天听。

陈兵这次实际上就是通过王守武,对内地进行一定的交底,希望能够与内地达成一些默契。

王守武是真正的技术大拿,在王守武眼中,陈兵现在的技术能力、学术水平最多只能算是扎实。

但王守武却感觉,陈兵在行业技术趋势、产业趋势方面的见解非常不凡,其眼界之开阔、对技术方向判断的精准,远超其年龄和技术实力。

两人这次的交流,一直畅谈到深夜,居然让王守武产生一种难得畅快的感觉。一老一少,经过这一番交流,相互认可之下,已经有了点往年交的味道。

王守武的小组,是技术小组,只负责进行调研,相关的决策还需要首都来做,十天调研之后,这个小组就返回了首都,进行汇报。

技术调研告一段落,赵平就赶快启程,这次他要先去霓虹,再去灯塔,到别人的后花园里,挖啊挖啊挖。

霓虹的电子和半导体产业,在亚洲是发展最早的,早在60年代,霓虹就从灯塔引进了晶体管技术,以索尼为代表的霓虹厂商,更是在灯塔技术基础上,不断的进行新的技术开拓。

经过二十年的持续发展,霓虹不仅在下游的终端电子产品领域反超了灯塔,在上游的芯片领域也已经表现出了一种咄咄逼人的态势,诸多霓虹厂商,在多个半导体领域,对灯塔国发起了进攻。

这二十年的时间,霓虹在电子半导体领域,已经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大量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雄厚的产业资本。

如果不是灯塔国运用霸权手段,逼迫霓虹签署广场协议、半导体协议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扶持宝岛和宇宙国电子业与霓虹竞争,霓虹还真有机会把灯塔国的技术领先优势拉下马来。

赵平这次去霓虹主要就是挖人,但挖人的主要方向并不是研发技术人才,而是工厂管理人才。

英豪公司这次引进的几个项目,显像管、芯片、Lcd、硬盘,都是需要精细化生产管理的项目,对工厂管理的要求,远比之前的游戏机、打字机组装业务要高的多。

要说工厂精细化管理,霓虹确实有着极为擅长之处。前世,宝岛电子行业的崛起,技术上承接了灯塔国的转移,但管理上却借鉴了很多霓虹的经验。

在霓虹之后,赵平还要再赴灯塔,这次去灯塔,除了深入谈判,细化之前的初步合作计划之外,还有一个重点工作,同样是挖人。

这次英豪从RcA买的数条旧生产线,都是来自RcA已经关闭的灯塔工厂。早在英豪前去谈判之前,这些工厂就已经停止了运转,大量原本工厂里的员工也都已经被辞退。

这次赵平就是要去这些工厂的所在地,对那些被辞退的员工发出邀请。

这些旧生产线都要迁走,英豪当然不会把RcA的前员工都找回来,这次主要招的就是这些工厂的技术工程师。

搬迁一个工厂,并不是只运走生产设备那么简单。一间工厂,各种机器设备只是基本的骨架,而组织生产的各种技术标准、工艺流程、甚至管理思想,才是血肉。

如果是一个成熟的大型企业,自身的血肉充盈,购买了别人的工厂,完全可以用设备为骨架,填充自己的血肉进去,重新组成一个有机体。

但英豪现在的底蕴距离血肉充盈还相去甚远,根本没有为这些骨架快速填充血肉的能力。就必须想办法,保持原本工厂的一些血肉为基础。

英豪这次在灯塔招聘这些工厂的前技术工程师,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英豪并不一定需要这些工程师的长期服务,只要通过高薪,让一定数量的技术工程师来打几年短工,就可以实现这些工厂搬迁之后的技术延续性。

这会极大的加速这些工厂的重建速度,加速英豪公司对这些引进技术的吸收,使得这些工厂能够更快的生产出新的血肉。

有了资本,要并购一些技术或工厂并不难,真正难的,其实是并购之后的各种整合,一旦这种整合不到位,结果往往是消化不良,难以真正达到并购的目的。

而对于英豪这种底蕴还不够深厚的新兴企业,进行整合的难度更高。陈兵前世看到过太多的案例,内地企业一朝发达,雄心勃勃走出海外去大肆并购,结果是落得一地鸡毛。

搞制造业,尤其是电子制造业,与地产、互联网等其他商业领域差异非常巨大。

各种花里胡哨的市场营销策略、商业运作,都只能获得短期的利益。真正能够支撑制造业企业长期发展的,是企业的技术积累、是不断夯实内功基础。

营销策略、商业运作,不过是把这些企业真正的价值所在,进行变现,化为财务表现而已。

夯实内功需要的是长期主义的思想,财务变现则更注重抓住短期的市场机会。

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往往存在对立之处,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两者之间需要取得一个平衡。

只注重其中一个方面,就会失去平衡,即使一时能够花团锦簇,但却无法持续繁荣。

内地改开之后,用了三四十年,就走完了西方两百多年的积累之路,这种加速蜕变,使得企业需要面对的外部环境,始终在快速的变化。

这种高速的产业环境变化,使得短期机会不断的快速出现;而沉下心来进行长期积累的难度,却必然提升。

陈兵前世看到了太多的案例,在这种高速变化的产业环境之下,抓住一时机会,就有一个创业企业彗星般崛起。

但很快,随着产业环境的变化,这些彗星般崛起的创新企业,因为底蕴不足,又流星般的滑落。

企业的长期技术积累,很多时候并不能转化为靓丽的财务表现,但一旦进入行业寒冬、产业低潮,这些技术积累却能够为企业提供防护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帮助企业对抗各种行业风险。

陈兵前世那么久的行业调研经历、那么多的行业案例分析都不是白做的,对这种长、短期目标的平衡,是非常关注的。

这次安排赵平去霓虹和灯塔挖人,就是为了能够夯实内部的技术基础,只有这种基础夯实了,才能继续向纵深进行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