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 > 第四十七章 《 电子计算机周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十七章 《 电子计算机周刊》

陈兵到香江已经一年多了,因为是内地来的插班生,刚刚到香江的第一年,与同学之间的来往其实并不多,真正交好的只有李世豪一个。

说不上同学们排外,陈兵来到学校时,其他人都已经在一起读了两年书,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圈子,一个陌生人突然出现,融入自然需要一个过程。

陈兵年轻的身体里装着一个老年灵魂,对年轻人的各种爱好也都不再有太大的兴趣,与这些同学的共同话题自然就少,也没有积极主动要去融入同学的圈子。

加上到了香江不久,陈兵就开始创立英豪公司,课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搞研发,与同学的来往更少。

香江的大学不象内地,没有什么集体性的活动,陈兵又不积极与同学交往,长的也不算帅,在同学中基本就是一个小透明。

李世豪倒是有自己的圈子,圈子搞活动时也会叫上陈兵,只不过陈兵除了和他们经常一起打打蓝球外,对其余活动的兴致并不高,和其他同学的关系也就比较淡漠。

就这样过了一年,开始进入大四,情况才开始有了些转变。

大四是学生生涯的最后一年,同学们即将毕业进入社会,需要考虑毕业、就业等很多现实的事情。

陈兵这个班总共二十多名学生,女生极少,这与内地工科专业的情况没什么不同。

香江的贫富差距很大,但能够考入中大,又选择了电子专业的,大部分同学家境都不差,很少有穷人家的孩子。

李世豪本就是富豪子弟,家境在同学中是最好的。在香江这种地方,富家子弟是有天生号召力的,身边本来就跟了一群小弟。

过去一年,李世豪和陈兵一起创立了英豪公司,陈兵的股东身份一直没有对外宣扬,同学们大多以为英豪公司是李世豪的。

陈兵从灯塔国回到香江之后,李世豪很快就和陈兵说起,有些同学提出想要到英豪公司来进行实习。

陈兵对此到不反对,他知道,与同学关系淡漠,更多的原因是在自己身上。

前世的经历,让他养成了沉稳谨言的习惯,加上同学们经常谈论的明星八卦、流行时尚等话题,陈兵都没有兴趣参与,才会显得和别人有些格格不入。

陈兵要在香江发展电子业,本就缺乏专业的人才,这些同学虽然还是学生,技术能力说不上突出,那不过是因为他们缺乏实践的机会。

象李世豪这种能够来读中大电子的,智商都不低,对电子也都比较有兴趣,几年书读下来基础都算扎实,只要好好培养两三年,有了工作经验,做个技术骨干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这种潜在的人才,要来公司实习,陈兵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有了陈兵点头,李世豪就出面,把大部分同学都召入了英豪公司实习。

英豪公司成立了一年,对外一直比较低调,除了英豪科贸开业之时,几乎没有对外做过太多的宣传。

这些同学原本对英豪公司的了解并不多,直到进入英豪公司实习之后,才发现英豪公司远不是之前以为的游戏公司那么简单。

尤其另这些同学诧异的,是陈兵这个内地来的学生,平常异常低调,居然在英豪公司中,身居技术总监的高位,甚至连客座教授赵平,在公司内对陈兵都极为尊重。

不仅陈兵的同班同学被安排进入了公司实习,今年新从内地招来的二十个留学生,也被安排进入了公司实习。

二十个内地来的学生,有十五个是软件大赛选拔出来的,另外五个则是内地教育部推荐的电子硬件专业学生,其中还有两个是陈兵在首都邮电的校友。

教育部知道这次中大能够一次招收二十名学生,是英豪公司资助的,也知道陈兵在英豪公司中有很大的话语权,自然要给陈兵的母校一些优待。

十五个软件专业学生是公开选拔的,剩下五个教育部推荐的硬件专业名额,就直接分了两个给首都邮电,为此很是让陈兵原本的院系露了一次脸,老师马教授还专门打电话过来,把陈兵好一顿夸奖。

实习生是有工资的,陈兵想要把这些实习生尽量留在公司,给的实习工资就更高一些。

虽然相较于正式职工,实习工资差出了一个数量级,但对于学生来说,这也能算是不低的收入补贴了。

尤其对于内地来的学生来说,实习工资已经超过了他们父母在内地的工资很多,因此对于能够来英豪公司实习的机会都很珍惜。

这三十多个学生到公司实习,都被打散安排到了各个部门,也都安排了资深的工程师作为师父。

很快,这些学生就发现了,陈兵在公司内的威信极高,技术能力让自己的师父都佩服不已,自然也很快习惯了陈兵的领导身份。

陈兵在公司内的话语权不容置疑,这些实习生不是陈兵的同学,就是与陈兵同样出身内地,都会不知不觉中就向陈兵靠拢,越来越熟络。

熟络起来之后,陈兵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成熟稳重的性格,都让这些同龄人自愧不如,即使内地来的学生中,有一些人技术天赋出众,心高气傲,也都彻底被陈兵压服。

陈兵只是话少,但性格上并不孤僻,反而比较温和,加上那张人畜无害的小胖脸,不知不觉中,陈兵就成了这批同龄人的领袖和主心骨。

陈兵技术上基础足够扎实,又有几十年的行业研究经验,见多识广,在大的技术方向上,自然是能够高屋建瓴。

但陈兵前世大部分是在从事行业研究,偏于宏观,对很多技术细节上不可能掌握那么详细。

可这些年轻人正好相反,这些实习生虽然技术全面性还不足,但往往在很多地方能够表现出很高的创造性。

陈兵的方向指导,与这些年轻人的创造性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互补作用。

尤其是内地来的二十个同学,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本就天赋出众,又极为珍惜当前的机会,认真刻苦,有了陈兵的方向指导,技术水平进步的极快。

加上一批内地派到英豪科技的科研人才,正是经验、研究能力最顶峰的年纪,到了英豪公司,有利最好的科研条件,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也很快迸发出强劲的能力。

陈兵从灯塔国回到香江之后,香江研发中心经过短暂的磨合之后,终于全面走上了正轨,开始爆发出惊人的工作效率,各项研发工作的进度也在明显加快。

有了足够兵强马壮的团队,陈兵也不必再事事亲历亲为,很多研发工作也不需要陈兵再去做细节的设计,只需要进行方向性的指导和技术把关即可。

非常明显,英豪公司的研发团队已经开始逐步成型,陈兵的工作压力终于减轻下来,可以把更多精力更多放在务虚布局之上。

这段时间,陈兵具体的实际研发工作明显减少,与团队进行交流谈话的次数也明显的增多了起来,这不仅能够让陈兵与团队之间相互更加了解、熟悉,还能促进陈兵更全面的思考产业的布局,查漏补缺。

而一次饭后闲谈之中,陈兵也确实得到了同学们的启发,注意到之前布局的一小块缺漏,那就是专业的It媒体。

香江的媒体产业非常发达,但主要都是社会媒体和娱乐媒体,这是香江的现实决定的。

香江人口不多,只有五百多万人,It产业本就从业人员不多,很难支撑一个专业的It媒体生存。

此前陈兵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技术研发之上,虽然游戏机产品下拨的营销预算不少,但几乎都是在针对普通消费者做广告,对It专业媒体的缺乏也没有特别注意。

这次说到It专业媒体的事情,本身也只是大家闲谈之时,聊到了香江的各种娱乐八卦传播迅速,一个同学随意感叹一句香江没有好的It媒体。

但这个感叹却引起了陈兵的注意,It专业媒体的价值有多大,陈兵可是深有感触,前世陈兵工作几年之后,单位就一直在订阅《计算机报》,而且每次新报纸来了,陈兵都会拿来进行翻阅。

媒体的巨大作用,无需多说,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传媒的巨大影响。

而专业媒体,表面上看受众狭窄,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实际上在行业内部的影响却极为巨大,是很多厂商进行广告宣传的主要途径。

英豪公司未来会广泛涉足电子业,旗下的自建渠道英豪科贸已经在整个亚洲中文区开始了全面布局,如果能够创立一份专业的It传媒,对于英豪公司的全球布局而言,就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不过传媒必须保持一种独立性和公正性,放在英豪公司体系之内,会让这种公正性受到一定的质疑,最好还是完全独立出去。

闲谈之时,陈兵没有多说,过了两天却把赵平和李世豪约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始深入讨论这个事情。

香江要办媒体其实很方便,香江一向标榜新闻自由,即使不是香江本地人,要在香江创立报纸或杂志,都可以很快获得批准。

理论上,陈兵甚至可以自己创立一家传媒,全资控股。但现在这个时点,内地与香江的关系复杂微妙,媒体的敏感性太高,很容易引发胡乱的猜想。

因此陈兵这次仍然不准备自己出面,而是希望继续把这个媒体挂在李、赵两家名下,自己虽然还会掌握大股,但这些股份会用代持协议的方式出现,公开的股东信息中,绝对不会出现自己的名字。

这份传媒,可不止要在香江发行,起步的发行市场,至少要全面覆盖整个亚洲的中文区,未来有机会,还要用多种语言,全球发行。

有了这个定位,陈兵就实在不适合在股东名单中出现了。陈兵是英豪公司真正大股东的事情,并不是什么天大的秘密,是无法瞒过真正有心人的,这个要创立的It媒体,如果想在全球发行,就不能放在英豪公司架构之内,股东之中也一定不能出现陈兵的名字。

其实,陈兵要玩电子,与宝岛的企业合作,招募宝岛的技术人才,是必然的,但在当前的这个时间节点,时机不对。

陈兵只是想发展电子产业,不想惹上乱七八糟的麻烦,这也是陈兵在灯塔国,没有大肆招聘华人技术人才的原因之一。

这个时候从内地去灯塔国的人才还很少,大部分在灯塔国的华人人才都出身于宝岛,陈兵即使眼馋这批人才的技术能力,也只能先忍耐几年。

香江人对办媒体的热情很高,陈兵的提议一说出来,赵平和李世豪对这个提议就很是赞成。

简单的一番商议,最后商定这个It媒体,就先从杂志开始起步,命名为《电子计算机周刊》,短期以计算机相关行业为报道的主要方向,未来再向其他电子产业拓展。

赵平是中大的客座教授,有足够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将会作为这个专业杂志的发起人,陈兵依然是实际上的大股东,不过暂时会先把股份挂在赵平名下。

香江不缺媒体人才,通过公开招聘就能很快搭起一个传媒公司的框架,至于专业的编辑和记者,一时之间到没有特别突出的人选,只能先把杂志办起来,再进行专业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