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陈兵要做个人电脑的坚决态度,赵平心里其实是有些纠结的。
赵平本质上还是一个偏于保守的工程师,即使知道个人电脑行业发展很快,但一直被这个领域的技术难度所震慑,总觉得香江人没有去挑战这种高难度的底蕴。说穿了,就是缺乏自信。
不过这一段时间,陈兵创造的奇迹,也让赵平对陈兵很是惊叹,让他潜意识中相信,陈兵拥有继续创造奇迹的能力。一定程度上,赵平其实已经被陈兵折服了,只是身为教授和长辈,他不肯承认罢了。
纠结了半天,赵平问道“陈兵,你说想做个人电脑,有什么具体的计划没有?”
“特别详细的计划肯定还没有,但大概的规划我肯定想过了:
第一,现在个人电脑行业发展很快,最领先的是灯塔国,我们香江、东南亚、宝岛等地市场估计很快也会爆发。
我准备先从经销做起,到各地开自有门店,把灯塔国的电脑、打印机等相关产品,在这些中文区进行售卖,这样可以先借助灯塔国的产品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
第二,别看个人电脑是系统级的产品,但分解开来,很多部件已经开始标准化了,当前我们最容易切入的点,其实是主板和软件。
这个与我们游戏公司的研发计划,其实是可以匹配起来的,虽然电脑公司会独立出来,但两家公司的研究团队,还是可以互通的。
第三,电脑产业是系统级的产品,需要不断优化各部件之间的匹配度,才能充分发挥系统性能,这个不能急,所以我是计划用两年时间,来开发出一款电脑。”
“预算哪?你想过要投入多少钱吗?”
“两年投入两千万美金,用于研发我们的电脑,后续计划要看电脑的研发进度,再决定。”
陈兵讲的很笼统,此时Ibm的pc架构还没有推出来,陈兵也不准备冒充先知,去大谈特谈pc的规范架构。但实际的研发过程中,他却会闷声按照这个架构去执行,以避免走弯路。
这个时代,个人电脑还是刚刚兴起,官方的称呼还是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这个名称是从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的分类,衍生出来的。
直到Ibm推出pc架构,并成为行业标准,这个行业的称法,才会逐渐被称为“personal pute个人电脑”。
此时的微机产业,发展动力主要是针对cpU功能的开发,已经基本上具有了后世个人电脑的完整硬件架构,只剩下最后一块拼图,还没有出现,这块拼图就是硬盘。
要直到1983年,Ibm推出第一个搭载了硬盘的pc机型推出,整个pc的硬件架构,才真正完整起来。
正是有了硬盘之后,pc才有了足够大的存储空间,能够预装支持各种软件,降低了pc机的使用难度,使得pc机快速普及起来。
而pc快速普及的过程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就是视窗系统的出现。有了视窗系统,使用者不再需要去学习计算机语言,就可以直接使用各种功能软件,这才能使得pc真正的走进千家万户。
别看此时已经有很多公司在与苹果公司进行激烈竞争,但这些早期的电脑公司基本都没有抓住产业转型的机遇,在风光几年之后,都逐步被市场淘汰或边缘化。
灯塔国pc时代,主要的pc厂商是Ibm、hp、康柏、dELL,这个时候,其实都还没有真正下场。陈兵也同样并不着急,产业竞争不是在玩“跑得快”,没有必要急匆匆的推出产品。
陈兵前世对于pc行业的崛起之路,做过深度的复盘,对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纵观pc时代,真正建立了垄断优势的,并不是Ibm这些pc厂商,甚至到了新世纪之后,pc产业都沦为了低端的组装行业。
pc时代,真真正正的胜出者,其实只有两家,一家是掌握了核心硬件cpU的领导厂商英特尔,另一家就是垄断了操作系统的微软公司。
陈兵准备在两年后推出自己的电脑,其实要抓住的pc架构市场真正爆发的时机,而陈兵第一个要真正打击的目标,就是微软公司。
这个时代,灯塔国能够称霸全球,依靠的就是军事、科技和金融,而pc产业未来更会是灯塔国科技霸权的旗帜。
陈兵重生回来,从来没想过要拳打Ibm,脚踢英特尔,成为pc行业的霸主。那是在和灯塔国整个国家在作对,是在逼着灯塔国动用非商业力量来搞死自己。
Ibm和英特尔此时已经是灯塔国科技产业的旗帜,你上去随随便便就要砍了人家的旗帜,他不找你拼命才怪哪。
但微软不同,此时微软还只是一家小软件公司,虽然已经与Ibm合作,也开始与苹果公司勾搭,但他的竞争对手还很多,他的地位和重要性还没有显现,不过是灯塔国诸多科技公司中的一个小杂兵。
至于操作系统的重要性,此时也还没有特别体现出来。整个pc产业此时也不过是刚刚兴起,整个行业的规模不大,未来前景依然不够清晰,还没引起灯塔国国家力量的真正重视,更不要说隐藏在pc行业内部的操作系统了。
陈兵来到香江之后,全力推出游戏赚取资本,又马上开始大举布局pc产业,其实真正的目的,就是在微软成长起来之前,偷偷阴死微软。
陈兵是重生者,前世一直在体制内,这一世虽然从商,但绝不会只把赚钱作为唯一目的。
赚钱很重要,那种怀揣着无穷财富,嘴上却喊着“我不在乎钱”,简直就是把别人当傻子。
但赚钱却绝对不是唯一,陈兵也绝对不要做李半城那样“纯粹的商人”。
对于陈兵来说,赚钱是手段,是掌握资源的途径而已,陈兵的目标更加深远,他要改变未来几十年的科技进程。
陈兵虽然是一个重生者,但也还是一个普通人,并没有对抗一个产业、一个国家的能力,但陈兵可以做一个阴谋家,在关键的时刻,小小扭转一下历史的进程。
对行业未来的判断,各种产业布局的目的,陈兵是不会对赵平说出来的,说出来赵平也不会信。因此陈兵只能大而化之的讲讲框架。
不过这些对于赵平来说已经够了,陈兵的规划并不激进,要从经销端切入个人电脑领域,听上去本身就是一门好生意,而且很符合香江人的商业思维习惯。
至于研发自己的电脑,两年时间的研发预算,也只有2000万美金,并不是砸锅卖铁式的全力投入,听起来就没有那么的吓人了。
赵平现在持有英豪游戏5%的股份,按照游戏公司一年1亿美元利润来预计,未来两年,他能够获得的财富也会达到1000万美元。
如果规划中的电脑公司股份比例不变,要投入的2000万美金研发费用中,赵平只需要拿出100万美金就够了,只是赵平在游戏公司获得收益的一成而已。
算明白了这些小学数学,赵平长出了一口气,暗自嘲笑自己刚刚过度紧张之余,再次拿出了教授的威严,语气也笃定坚决了起来。
“陈兵,你的计划很好,可行性很高,我会全力支持你,这个电脑公司我肯定是要继续参与的。”
陈兵看赵平也要继续参与,转头看向李世豪“阿豪,你哪?要不要继续参与?”
李世豪早就想好了,答应的非常爽快,“兵哥,我肯定要继续参与啊,这么刺激的事情,怎么能够少的了我。”
“既然教授和阿豪都愿意参与,那么电脑公司的股份结构,就和游戏公司一样吧,我们还都是原来的持股比例不变,没有问题吧?
这样一来,注册新的电脑公司就简单了,还是用我们原本的开曼英豪投资公司做股东,全资持有这家电脑公司,资本金直接由开曼英豪投资公司截留的利润来出,我们连先分红的步骤都省了。”
二人点头认可之后,投资个人电脑产业的事情,就彻底确定了下来。
其实,有了游戏公司赚取的大额利润,陈兵完全可以自己来投资个人电脑领域,赵平和李世豪投资到电脑公司的300万美金根本就不重要。
但陈兵不能这么做,必须先征求两人的意见,两人是否愿意投入反而不那么重要。
陈兵相信,未来电脑公司能够赚到的钱,和获取的社会地位,是要远超电子游戏公司的,如果陈兵一声不响,撇开两个人单干,完全能够独吞这块巨大的蛋糕。
但如此一来,难免有过河拆桥的嫌疑。所谓有钱大家赚,如果陈兵要独吞蛋糕,等到将来电脑公司赚了钱,即使赵平和李世豪明面上说不出什么,但心里肯定不舒服,肯定会破坏三人之间的合作关系。
钱很重要,但对于陈兵来说,李赵两家能够提供的支持更重要,即使已经完成了初步的资本积累,但陈兵距离羽翼丰满还有很大的差距。
与这两家利益绑定之后,两家不仅在香江能够为陈兵保驾护航,未来要调动内地资源也能方便很多。
现在内地还只是改开初期,各种争论反复还很多,私营企业的合法地位也没有完全明确,1982年还有“八大王”的事情发生,至少在84年老人视察特区之前,陈兵还无法名正言顺的投资到内地去,必须借用李赵两家港商的名义。
游戏业务,已经走上了正轨,陈兵等三位股东在完成与苹果、雅达利的谈判之后,其实自灯塔国已经没有太重要的事情。
但三人既然商定要进军个人电脑产业,这个时候就不急于返回香江,正好利用剩下的寒假假期,去参访灯塔国的诸多科技公司,建立初步的商业联系。
整个二月份,三人一直在不停的,拜访这些灯塔国科技公司。
香江本地市场虽然不大,但香江是自由港,能够辐射整个亚洲,三人以电脑公司的名义,去与这些灯塔国科技公司洽谈经销业务,还是比较受欢迎的,虽然不可能马上建立深度的合作,但也与这些公司达成了诸多的经销协议。
与此同时,赵平的人脉关系也再次被调动起来,开始四处寻找电脑相关的人才。按照陈兵的规划,未来两年的研发任务还是很重的,需要组建完整的软硬件团队。
研发团队的组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陈兵现在资本已经比较充裕了,直接规划了两个研发中心,一个放在灯塔国硅谷,一个放在香江。
之前,陈兵孤身来到香江,一穷二白,要拓展团队,只能依赖李赵两家的人脉。因人成事,很容易形成近亲繁殖,关系裙带的弊端。
陈兵现在有了足够的资本,自然要逐步规范运作,摆脱这种掣肘,李赵两家的人脉依然可以继续利用,但除了李赵两家的人脉之外,陈兵还可以借助猎头的专业服务。
陈兵现在最需要的不是那种天才级的研发大神,而是数量足够的资深工程师。无论是硬件和软件,陈兵都知道正确的研发道路。
能有技术能力突出的大神自然最好,没有这种大神,短期内,陈兵自己带着一群有执行能力的资深工程师,也足以打造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大神不好找,资深的工程师在灯塔国却不缺乏,有了充足的资金作为基础,电脑公司的组建效率还是很快的。
公司注册、办公选址、人员招聘,都是事务性的事情,并不需要三位股东过多介入,发出指令之后,自然会有经理人员去负责执行。
三人不停拜访灯塔国公司的同时,电脑公司的筹建工作也在高效的进行。
到了二月下旬,灯塔国的研发中心,已经搭起了基本的框架。陈兵与灯塔研究中心的诸位工程师讨论了几天,把接下来的研发工作做了一番初步的布置。二月底,陈兵三人再次登上航班,返回了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