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而第二次出征的目的是对付瓦剌,记住这个瓦剌,他将深深影响到我们的大明王朝】

朱元璋:“为什么这样说?是将来会无数次地攻打我大明吗?”

朱标:“不是说四弟这次出征挺成功的吗?怎么没有将他们解决吗?”

朱樉:“呵呵!”

【由于当年的仇恨,使朱棣感到非常地羞辱,于是他第二次出征的时候也同样派了五十万的兵马。不是像这种草原上的人,一般机动性都很强,所以朱棣刚开始也依然赢得比较艰难,不过他的神机营确实超常发挥,导致瓦剌的十几位王子被擒。

不过后面的三次北伐则是在永乐二十年、永乐二十一年、永乐二十二年各有一次,虽然对朝廷的消耗巨大,但也稳定了边疆的局势。而且也是由于前三次的北伐并没有彻底消除他们的势力,才导致边关屡屡北伐,朱棣忍无可忍才开始了第四次北伐,所以虽然北伐的消耗大,但对朝廷的影响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件,确保了边关的稳定。

不过遗憾的是,在第五次北伐班师回朝的途中,朱棣病逝。】

明朝朱棣时期

朱棣:“我居然是这么死的吗?”

朱高炽立马上前:“望父皇保重身体 ,不要再亲征北伐。且北伐劳民伤财,国库没钱了。”

朱高煦:“大哥这是什么话,父皇身体不好确实不宜亲征,但怎能不北伐,你没听见天幕说的边关不安宁吗?”

朱高炽:“我们可以打,但不能如此不顾后果地打”

朱棣:“够了!此事再议。”

【除了五征漠北之外,朱棣还南征交趾,该地在朱元璋时期一直是处于半独立的状态,直到永乐四年(即1406年)至永乐四年(即1407年)期间派兵攻打,才使其成为了明朝的附属。

而且永乐年间,朱棣还派使者与女真取得联系,主动交流,促进贸易,促使女真部落也成为了明朝的附属。

另外还和日本建立了外交,不过这个看看就行,毕竟咱们拥有那么深刻的教训】

朱元璋、朱棣:“什么的教训?展开说说”

【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件则是郑和下西洋,向世界展示了大明的繁荣。有人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也有人说纯粹是搞了这么个名头,但不管怎么样,郑和下西洋这件事就是永乐大帝朱棣做的非常正确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情】

明朝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郑和下西洋,这什么郑和跑了多远?怎么就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情了。老四你来说说”

朱棣:“父皇,我这......我也不知道啊”

朱元璋说:“那你派郑和下西洋到底是为了什么?”

朱棣:“这......也许是为了找我那允炆侄儿”,这话说的朱棣自己都不信,只能干笑两声。

朱元璋听着这话自然也是不信,不过这也没什么,都是小问题。而且现在老四还在好好地当他的藩王,也确实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他就是纯粹想要呛一呛他。

明朝朱棣时期

朱棣“找朱允炆,他是闲着没事干吗?还专门派人找他,怎么?找到他,再弄死他,自己像那种无聊的人吗?当然是因为下西洋有好处啊”

【永乐三年(即1405年),朱棣变派遣宦官郑和带领官兵、水手远赴西洋,前后经历了七次,总共经历了二十多年。此船队到过马来西亚的马六甲、苏门答腊、经印度西岸,最远还到达过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

亏得我们没有殖民地恶习,不然这些地盘是谁的可就说不准了。】

秦朝

嬴政:“赶紧画舆图,没想到这世界竟然这么大,还有这么多的地方。只有朕长长久久地活着,才能使我大秦富强,从而打下更大的国土”

李斯:“陛下现在得到天幕的提示,定能做到”

嬴政:“哈哈哈,等到天幕能评论了,朕一定要问问从何处能够得到这长生不老药”

汉朝刘邦时期

刘邦:“真没想到这外面的版图竟然这么大,可我大汉现在却只能占据这一小块领土”

萧何:“陛下,这大明能有如此作为,也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的。”

刘邦:“说的没错,”

【郑和下西洋让其他的国家了解了明朝的繁华,使得很多的国家向往明朝,也为明朝带来了国外有而华夏没有的物质,带来了大量的金银财富。

由于郑和下西洋使各国都希望能够来到明朝,于是有四位海外国家的国王来朝。甚至在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回航的时候,郑和的船上载回了16个国家的使臣和家属。甚至到了永乐晚期,来朝贡的国家超过60多个,真正的实现了万国来朝的局面】

嬴政“好想要”

刘彻“居然有这么多国家,羡慕,想要”

【同时朱棣还设立了内阁,虽然只是个雏形,但是这个制度一直被国外所效仿,沿用到至今。

同时还修订了《永乐大典》,它全书共有卷(目录60卷,共计卷),册, 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它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保存了华夏明初以前各种学科的大量文献资料使得这些资料不至于遗失,比如西晋杜预的《春秋释例》、宋代医学名着《苏沈良方》、《博济方》等,都是由于《永乐大典》才流传下来。

不过比较遗憾的是,《永乐大典》虽然编纂了这么多,但是最后流传下来的只有800多卷,而且还散落在世界各地。比如日本、美国、越南等,让人唏嘘】

明朝朱棣时期

朱棣“什么!朕花了那么多时间,那么多精力才编撰而成的《永乐大典》居然只留下来这么点,而且还不是留给自己人的”

【至于《永乐大典》为什么最后只剩下这么点,遗失的原因是什么?其实猜测很多,有人认为是在明朝末年战争太多,在战火中毁坏,也有人认为是在万历年间就已经毁于大火,或者是在清朝嘉庆年间的大火导致《永乐大典》毁于一旦,甚至还有人认为是给朱棣陪葬了,所以才会消失。

其实相对来说,Up主更希望是殉葬了,毕竟在战火中丢失、烧毁,那就是再也看不到了。但如果是陪葬了,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挖出来了呢?】

朱棣“什么?这后世之人怎么回事,怎么还要挖朕的陵寝。而且他怎么能这么肆无忌惮地说出来,胆子未免太大了,怎么一点都不懂得尊重。”虽然《永乐大典》受到重视他很开心,大量丢失他也很难过,但不代表可以打他的陵寝的主意啊。

刘彻“怎么回事?他们竟然还挖坟,怎么这么不讲究。想当年高祖还派人保护秦始皇的陵寝呢?怎么到这后世就期待从皇帝的陵寝里得到东西了。”

不过朱棣还是将《永乐大典》遗失的事记在了心里,准备等天幕播放完毕后,与大臣仔细探讨如何才能将《永乐大典》保存完整。这可是被后世无比称赞的功绩,即使只剩下800多卷都能得到如此大的功绩,如果全部留下来,那后世之人又将如何称赞他。恐怕他将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位君王,众人将以他为榜样,为他自豪。这样,谁还会关注他得位不正的事,先皇也会为他自豪。

【当初。朱棣想的是“凡书契以史来经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想要修撰一部集百家之书,从而彰显国威,他最终也确实办到了。

即使该书最终只留下了少部分的内容,但也确实让我们了解了曾经的文化,为后世造福。它甚至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足以想象其地位。】

嬴政、刘邦、刘彻、李世民等帝王“这本书居然能得到如此评价,修撰一部书居然这么重要,朕是不是也应该干一干这种事。”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诱惑,纷纷命人修书,表示自己才是第一位修书之人,自己所着之书才配得到这一称号。

【纵观永乐一朝,有过差错,但是功绩也是实打实的,不可否认的,所以这第八名完全担得起。感谢大家收看,一键三连,不要忘记了。】

看到这里,大家也纷纷投币、点赞、收藏,天幕说的一键三连那一一个也没拉下,然后他们就发现自己的界面有所变化。

秦朝

嬴政:“众卿的界面可有变化?”

李斯:“陛下,臣的等级似乎由1变成了2。”

扶苏:“陛下,儿臣也是。”

赵高:“陛下,确实是有变化”并将界面调给秦始皇看,发现等级确实提升了,就是不知道这等级提升之后,会不会有什么实际的作用。

这种情况也发生的各个位面,大部分人都注意到了自身界面的改变,期待着到时候有更多的不同,能够从这天幕中获得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