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千禧大导演 > 第八百一十四章 王全安其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八百一十四章 王全安其人

在电影节开幕式的后场,吴渊见到了征战主竞赛单元的最后一个华夏剧组,也就是王全安率领的《恐龙蛋》剧组。

王全安和王晓帅属于内地第六代导演的佼佼者,因为一贯只拍晦涩的文艺片,并不被广大观众熟识,却是国际上的拿奖专业户,他们与柏林电影节更是颇有渊源。

王全安完全可以说是柏林的“亲儿子”。

《图雅的婚事》获得第50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团圆》获得第60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同时提名当届的金熊奖。

《白鹿原》提名第62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这次《恐龙蛋》是他时隔7年的新作,也是他自婚内出轨当瓢虫的丑闻后的复出,能否获奖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不过,吴渊却不太看得上他。

婚内出轨什么的其实在娱乐圈都不能算是什么出格的事情了,毕竟这个圈子本来就乱的很,吴渊也没兴趣将自己的道德标准按在其他人头上。

主要是王全安这个北电师哥,导演水平其实就那样。

作为北电正统出身的科班导演,他受到欧洲电影节青睐的原因其实并不是电影拍的有多好,而是他在欧洲一直“歌颂苦难”。

这也是第六代导演的通病了,他们似乎掌握到了“财富密码”,那就是将镜头对准华夏七八十年穷苦地区的爱情与苦难。

越苦越好,越悲情越好,最好是主角又穷又残疾,家庭朋友要多坏有多坏,反正怎么惨怎么来。

只要拍这样的电影,那欧洲电影节就会给奖项!

王全安就是典型的跪在这一套体系下的华夏第六代导演。

当年他出道的个人首部电影《月蚀》,还是一部风格纯粹的艺术影片,只是将镜头聚焦在了内心情感世界。

但从这部电影之后,王全安的路子就开始不对劲了。

他的第二部剧情电影《惊蛰》,讲述的是一个农村女子经历过生活和爱情的双重挫折后,对未来仍抱有幻想的故事,听听,听起来多美好啊。

但实际上这部电影就是走苦难路线的,怎么苦难怎么来,女主角二妹的家里人强迫他嫁给愿替家里还钱的男主角,结果她不愿意跑了,到了县城里又遇到了同时劈腿好几个男人的渣男。

然后她又对县城失望,回到农村嫁给了那个男主角,结果婚后繁重的劳动、枯燥的生活和酗酒的丈夫各种苦难来袭,儿子也重病缠身。

总之就是整个人生都是悲惨绝望的,然后电影中大量渲染西部农村的落后、封建、农村人的坏、没有上进心,性格扭曲等“特点”。

而这部电影对外宣传的说法是,这是一部聚焦华夏农村题材的女性电影,由一群来自世界各国的工作者,自愿追随王全安深入到华夏内地最偏僻贫穷的北部农村,克服了很多困难拍摄完成的。

瞧瞧,这说法多好,不知道的还得给这些充满“大爱”的外国工作者磕一个呢。

然而,这部电影是在2004年拍摄的。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1984年呢!

从《惊蛰》之后,王全安就找到“荣誉密码”了,又拍了一部讲述穷苦蒙古族妇女图雅迫于生活的艰辛,带着残疾的前任丈夫巴特尔一起征婚的电影《图雅的婚事》。

这部电影一举获得了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之后他再拍摄的几部电影,都是与华夏底层女性的悲惨、困苦爱情故事有关,包括令他真正在华夏内地出名的《白鹿原》电影,根子里也还是在讲社会压迫的那一套东西。

拍一部两部,吴渊可以理解,毕竟玩艺术的导演嘛,都爱这个题材。

但从出道开始,就一直拍这个题材,那就真配不上“金熊”这个级别的导演了。

国内真正优秀的,能拿欧洲三大的导演,不管是张一谋还是陈凯戈又或者王家卫之流,谁不是不断尝试新题材啊

只抓着这穷苦人民的悲惨爱情一个劲拍的王全安,真论艺术水平,绝对是比这些真正的大导演差远了的,哪怕在和他同代的第六代导演里,也算不上优秀。

王晓帅也不只拍爱情啊!

这次王全安带来的《恐龙蛋》,还是一部文艺爱情片,只是故事背景放在了蒙古国,讲述的是一个35岁的蒙古妇女和18岁警察在大草原上被欲望控制后发生的爱情故事。

嗯,毫无任何突破。

看在王全安是他直系师哥的份上,吴渊在后场还是与他简单打了个招呼的,但并没有任何与王全安深入聊聊,加深关系的想法。

没办法,实在是对这位师哥喜欢不上来。

但凡他能在电影领域多做点尝试和突破,吴渊也能无视他的出轨丑闻,与他好好聊聊电影艺术。

可只会拍爱情苦难的王全安,实在是和吴渊没什么共同话题。

不只是他,张一谋也和王全安没啥共同话题,毕竟张一谋也好久不拍这种类型的电影了,甚至都不怎么看了。

在简单打过招呼后,吴渊和张一谋就带着《蔡文姬》剧组离开了开幕式后场,去拜访起了本届电影节主席科斯里克先生。

前段时间第91届奥斯卡最终提名名单公布后,大众不再讨论影片的高下,而是讽刺奥斯卡艺术性的缺失,让女性主义、lgbt等主题更深入,全面的渗透电影创作。

柏林电影节同样无法免俗,创立于1951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一度因为极为看重严肃的政治和社会现实题材而显得有些另类。

早前电影节主席科斯里克就曾强调,“今年电影节在选片上依旧延续了这一传统,既有聚焦社会民生、宗教信仰的影片,也有涉及妇女人权、难民话题的内容。”

可从题材上看,《蔡文姬》无疑是并没有非常强烈的,当今国际电影界普遍关注的“政治、民权”问题,想要突出重围,评委会成员,尤其是评委会主席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以去年戛纳电影节为例,韩国电影《燃烧》一鸣惊人,拿下场刊史上最高评分,却因为评委会主席是凯特布兰切特,尤为关注女性平权的问题,于是更加青睐对女性友好的《小偷家族》,《燃烧》惨谈收场,颗粒无收。

《蔡文姬》想要避免这一尴尬情况,就必须得和评委会打好关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