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平宪出使西羌的时候。

王恽为首的风俗八使也是收获满满。

八位使者全是王莽心腹,又都是巧舌如簧之人。

到了地方郡国,自然知道如何行事。

只是使者们都如王恽一般,俱是贪财的先锋,好色的魔王。

使者们一路行去。

歌功颂德的民谣、短诗、各种祥瑞雪片般传回去的同时。

将各郡国折腾的也不轻。

“相国,那使者王恽要祥瑞、民谣赞歌。

我们就造一些,敷衍过去罢了。

何必一口回绝?”

广平王刘汉有些不理解。

为什么国相班稚,同意给使者王恽送金银妇人。

却不同意用王国符绶,上书陈说民间祥瑞和称颂大司马的歌谣谶言。

“太仆王恽品性低劣,朝廷既用他为使。送他些嗜好之物未尝不可。

但是广平国无有祥瑞发生,我们难道编一个报给朝廷吗?”

班稚丝毫不让步。

“并非需要我们编造。看那王恽的意思,祥瑞、民谣他都准备好了。

我们只要誊了来,盖上王国玺印交到朝廷即可。”

“王爷,无论奏疏是哪里来的。

既然盖上广平国的印,就是我们广平国之言。

与朝廷交涉来往一向由属下负责,此事恕不能从命。”

班稚话讲完,拂袖而去。

刘汉无奈地摇摇头。

他虽是广平王,但是自汉武帝始,废诸王内史以相治民。

而且国相均是中枢指派。

国王只担个名,享受封地的税赋罢了。

王恽又到王府找到刘汉。

刘汉无奈,只得推脱说国相不允。

班稚则是不再接见使者。

吃了闭门羹的王恽,愤恨地离开了广平国。

风俗使者此次自然是要避开青州的。

不过青州周边的一些地方也遭到了旱灾。

面对中枢来的使者,大家也只能咬牙昧着良心上报祥瑞。

只有徐州琅琊郡太守公孙闳,如实上报了灾情。

而且在接待使者的时候,又公开谈论灾祸。

这些自然都被风俗使者们记了小账。

平宪带着新入版图的西海舆图,以及“羌人使者”到了长安。

风俗使者们也盆满钵满地,拖着有些虚空的身子陆续归京。

王莽看了关于广平国和琅琊郡的奏报后勃然大怒。

派大司空甄丰前往两地,查处有司官员有无违法犯过之处。

盛夏已逝,初秋的萧索露出了端倪。

京使已到皇宫,这次来的是大司空甄丰。

甄丰没有大张旗鼓宣书而至,悄悄的先去了王宫。

广平王知道他要对相国不利,偷偷派人去给班稚送了信。

虽然班稚经常顶撞于他,但是把郡国管理的井井有条。

刘汉对这个国相,内心还是很敬重的。

广平国,国相府。

班稚让家人收拾着东西。

自己把相印符绶封好,摆在桌案之上。

班稚知道,此次甄丰过来,自己不会有好结果。

“郎君,咱家这是?”

相府夫人抱着尚在襁褓的小儿子,满脸不安地问自己的丈夫。

已经开蒙读书的大儿子班嗣,紧捏着母亲的衣角站在她身侧。

班嗣对家中突然的变故也紧张不已。

“前番大司马派出风俗使者,来广平国采风。

要些祥瑞、颂歌,被我拒绝。

本想着不是什么大事。

想不到王莽竟然派出大司空,来上门问罪。

看来这次事情不能善了。”

班稚苦笑道。

“胡乱报些祥瑞上去不就好了?我就不信其他郡国报的都是真事。

就你较真。

要不你给使者道个歉,从新报些祥瑞、颂歌上去。”

夫人小心又有些埋怨的语气道。

“没有就是没有,我怎么会把编造的事情加了玺印报给朝廷?

这些都是要入史编册的。

难道让后人看我们胡编乱造的东西?”

班稚加重了语气,转头又对站在一边的儿子道:

“嗣儿,以后要谨记,凡事务必求真。

人不可欺人亦不可自欺。”

紧握母亲衣角的小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夫人,以大司马的性子。既然派了甄丰这等高官来。

为夫估计难逃一死。

以后在两个孩子面前,切莫再说这等浑话。

要教他们务实求真才是。”

班稚接过妻子怀中的幼子,声音柔了下来。

妇人忍不住,泪水珍珠般滚落下来。

班稚望着襁褓中尚在牙牙学语的幼子,一行老泪也不自觉地滚落下来。

幼子名班彪,长大后和兄长班嗣游学不辍,才名俱扬。

班彪在原来的历史上,是东汉着名的史学家。

他最大的贡献,应该就是给班稚生的两个孙子一个孙女了。

班固、班超、班昭,三兄妹。

《汉书》、《东征赋》和《女诫》等均出自几兄妹之手。

只是如今的历史,被刘箕这只大蝴蝶猛扇了几翅膀。

不知道这些巨着还会不会问世。

以后的班超,应该也不会演绎出“投笔从戎”的一幕了吧。

“恩主,府外有京兆使者求见。”一个老仆慌张张跑进来传秉。

“有请。”

班稚稳稳心神,让夫人带孩子避到后堂。

“班相国,别来无恙。”甄丰进了门客气的打个拱。

班稚在长安时,两人同朝为官。

也有些旧谊。

“大司空,你我二人当年一别,也是许久未曾谋面了。”

“相国这是?”甄丰看到班稚封好放在案几上的符绶相印。

“我自知不愿编造祥瑞上报,逆了大司马的意。

甄兄是奉命来处置于我的吧?”

甄丰没想到班稚说话如此直白。

反而有些讪讪地,不好意思起来。

“相国,你我和大司马当年都曾同朝为官。

现在你写封认错的奏疏,再上报些祥瑞、颂言。

为兄回去帮你说项说项,想大司马也不会再为难相国。”

“多谢甄兄好意。”

班稚惨然一笑道:

“如若要写,那王恽来时我就会写。

何必等到今日。

此言甄兄勿需再讲。

至于如何处置我。

想是甄兄出长安城时,大司马已有决断了吧。

是下狱还是赐死?”

“相国言重了。

大司马念及旧谊,特准相国入补延陵园郎,食故禄终身。”

“那代我谢过大司马。”

班稚闻言,表情淡然地道。

他心里知道。

并不是王大司马念及什么旧谊,对他网开一面。

而是因为他故去的姐姐班婕妤。

班婕妤是成帝妃,王政君的儿媳妇。

班婕妤美貌又有文采,品性娴淑守礼,深得王政君喜爱。

赵飞燕姐妹在后宫兴风作浪时,班婕妤自愿退出后宫,在王政君身边侍候老太后。

成帝驾崩,班婕妤又自请去给成帝守陵,最后病逝于成帝陵。

班稚有这么个深得王政君喜爱的亲姐姐。

王莽自然不敢做的太过分。

不过惩戒肯定要有,长安城也不可能让他回去。

班稚一家,就被赶去了延陵守墓。

还好俸禄不变。

班家后人生活、读书,也算无忧。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个好姐姐。

琅琊郡太守公孙闳,就没那么幸运了。

甄丰从广平国到了琅琊郡,直接拿虎符调兵将公孙闳锁拿上囚车。

公孙闳曾当着使者大肆谈论灾祸,自然不能让他活着进京受审。

于是,琅琊郡太守“畏罪自杀”于押解的牢房中。

甄丰处理完首尾,顺利回京。

各郡国祥瑞、颂歌准备完毕。

平宪的使团和“西羌使者”也演练多时。

又到了大朝会的日子。

王莽蓄谋已久的计划,终于要开始实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