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1980,曝光绝色女知青骗婚 > 第1354章 该花钱就得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岚从养和医院回家坐月子。

周春明全程陪同着。

虽然待在浅水湾的家中,但是他也通过各种通讯手段,持续不断的关注着自己的生意。

高杠杆做空卢布,已经有了第一笔收入。

安进制药等几家生物科技股,股票正在缓慢上涨当中。

米国运通的股票,目前也已经买入了六百万股,仍旧在持续买入当中。

长江实业的股价也在涨。

新鸿基实业的股价涨得更凶。

周春明前期买入的大量美股,涨势也非常喜人。

除此之外,周朝旺也经常打电话过来,跟他商量环球金融中心的设计问题。

想要建一栋在全世界排名前十,兼具办公、商业、酒店和观光于一体的超级摩天大楼,不是那么简单的。

要考虑的因素还非常多。

就目前来讲,国内的建筑设计单位缺乏相关的经验,资质明显不足,任务交给他们肯定不能放心。

所以只能组建一个由多个国家和地区,来自不同公司的国际设计团队。

在周春明的提议下,周朝旺他们联系了漂亮国这边的KpF建筑事务所,樱花国的森大厦株式会社,还有赖思理罗伯逊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等业内知名公司,进行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

周春明前世的时候,不止一次去过环球金融中心,他对这栋建筑杰作,还是比较欣赏的,所以并不想改变什么。

只要融入华国文化元素,以“天人合一”为核心设计主题,再采用钢材和玻璃结合的现代简约风格,也就差不多了。

周春明倒是相信,这个设计团队完全可以拿出符合他要求的图纸。

该花钱就得花,不能抠抠搜搜的。

反正他大概记得,这栋大厦的结构比较复杂,不仅采用了三重抗侧力体系,还在90层的地方,使用了两台分别重达150吨的风阻尼器,以减少遭遇狂风袭击时大厦的摇晃程度,确保舒适性。而且,在打地基的时候,使用到的钢管桩数量,是金茂大厦那边的好几倍。

还有,由于大厦的高度惊人,给施工作业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手脚架搭到云端上面也不现实,所以解决方案得是超高混凝土泵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等等。

这些过于专业的东西,普通人根本想都想不出来,所以隔行如隔山,不是开玩笑的。

最关键的在于整栋大厦的高度,为了确保环球金融中心在国际摩天大楼的排名,必须比宝岛那边的101大厦更高,所以高度得接近500米。

当然,周春明也并不强求,施工方必须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之前完工。

在千禧年前后可以投入使用,也就差不多了。

这也能稍稍减轻施工单位的压力。

不知不觉中。

月余时间过去。

周春明和李岚替二儿子摆了满月酒,仅仅只请了一些亲戚朋友,酒席也只摆了五桌之数,并不算大张旗鼓。

临近九月份。

周春明终于返回岭南。

公司里面,有着不少事务要解决。

在省城住了一个礼拜,他又回到新圩镇。

这边有三个需要他关注的项目。

一是“金泉”保健酒厂,二是桥头村的“有机生态农庄”,三是杨店峰负责的多个养蝎基地。

“金泉”保健酒目前已经完成注册,场地也已经挑选好了,正在进行前期的装修,以及员工的招聘。

根据宋锦泉介绍,厂子暂时只招两百人,然后视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扩大规模。

估计真正投产的时候,恐怕已经是冬季。

经过一番讨论商量,他们决定先主推“全蝎保健酒”、“虫草酒”和“枸杞红参酒”,其余的品类先不着急,还是要集中资源和精力,在保健酒市场上打开一个突破口。

在酒厂参观了一阵子,周春明跟李金联和宋锦泉他们吃了一顿饭,然后又去跟老杨汇合。

养蝎基地这边,已经完全建成,并且投入使用的,已经超过了15个,距离周春明设立的目标并不遥远。

每个基地占地50亩,选址都是经过再三考量的,就是为了杜绝洪涝灾害等不可抗力,否则的话,辛苦一年养个几千公斤的蝎子,被大水一冲,损失就太惊人了。简单的讲,就是要干燥、通风和避光。

养蝎基地聘请的,几乎都是家住附近的乡亲,事先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且经过周大榜出题考试,完全合格了才能上岗。

想把蝎子养好,不是那么容易的。

大棚内必须保持28度以上的温度,否则它们就会生长缓慢,温度低于7摄氏度的时候,就会完全停止活动。

而且,大棚内的湿度,也要保持在60%~80%之间,湿度过高容易引发蝎子疾病,湿度过低则容易令它们脱水。

所以,想赚这个钱,就要经常关注蝎子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再做好饲料管理和疾病防治。

蝎子的繁殖能力虽然强,但是幼蝎能否顺利成长,其成活率受环境影响很大。

跟杨店峰和周大榜见面,并且深入的聊了聊,周春明了解到了更多的状况。

就当下来讲,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蝎子也上了餐桌,在南粤这边有用蝎子煲靓汤的,在北方则是油炸蝎子。

倒是老杨之前提出的,用电流脉冲刺激蝎子取蝎毒,这个需要采购专业的设备,而且要等到蝎子上市之前才能操作。

直到傍晚时分。

周春明才来到了桥头村。

他来的时候,走的是水泥路,正是前段时间刚刚铺设好的。

村里修水泥路并不那么复杂,又不是修高速公路,只要钱到位,进度相当快的。

村口也已经挂起了“桥头村有机生态农庄”的字样,周建强跟何水柱带着一帮人,早就等在村外路边了。

根据他们的介绍,有机生态农庄的雏形已经搭建完毕,在村里划出了不同的专属区域,并且由专人负责。

有机粮食和蔬菜瓜果,以及肉蛋奶制品之类的标准,也不断的向村民们进行普及和培训,超过160人成为了农庄的雇员。

……